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4日电(记者 宋潞)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肿瘤患者在对抗病魔的同时升富策略,如何守护生育希望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。生育力保存技术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,其在保障患者生育力、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近日,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、生殖医学科主任李蓉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,围绕“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”等话题进行了科普。
近年来,肿瘤患者对生育力保存的需求显著增加。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改善,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放化疗战胜了病魔。但是,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,导致卵巢功能提前衰退,面临生育力受损风险。“保守估计,每年至少有100万左右40岁以下育龄女性因放化疗导致生育受损。由于肿瘤治疗后需随访一段时间才能安全生育,生育力会进一步下降。”李蓉指出。
然而升富策略,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技术的推广面临诸多挑战。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近日发布的文章显示,2023年11-12月,中国生育力保存联盟发起的一项涵盖全国20个省份23个城市88家医院的调查研究,内容包括不同科室医生对生育力保存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、技术认知、治疗观念等。研究结论表示,不同科室医生对女性生育力保存认知差异显著。医院生殖中心医生对相关指南的了解程度最高,且对技术知晓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科室。同时,97%的生殖医生希望有效建立同城、同省甚至跨省的转诊机制。
展开剩余53%在癌症治疗过程中,医生主动告知生育力保存方案的情况存在差异。部分一线城市和肿瘤专科能力教强的医生告知情况较好,但基层医院和专科能力有限的医生则存在告知不足等问题。认知方面,部分医生对国内医疗水平缺乏自信,大众也对国内技术了解不足,存在国外技术更优等误区。技术层面,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,偏远地区或医疗水平落后地区技术受限。李蓉指出:“肿瘤科、血液科、儿科等科室医生认知相对有限,这导致部分医生在面对患者时,不敢推荐或缺乏推荐渠道。”
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日益凸显。生育力保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我国生育力保存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与国际接轨。胚胎冷冻、卵细胞冷冻、精子冷冻等技术已在辅助生殖治疗中心开展。这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女性生育时期,为女性生育提供了更多保障。“一位20出头的白血病女性患者,在治疗前接受卵巢组织冷冻,骨髓移植手术康复5年后,通过移植回卵巢组织自然受孕,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。”李蓉表示。
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技术的发展,不仅关乎个体家庭的幸福,更与社会人口发展息息相关。未来,多学科交叉合作和新技术优化将为生育力保存带来突破。让更多肿瘤患者在战胜病魔的同时,也能实现生育梦想。
据悉,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院士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蓉教授带领下,严杰教授、宋雪凌教授和张馨雨教授的共同推动下,开展了一系列全国性、多渠道、线上结合线下的生育力保存活动。通过组织“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”等学术交流活动升富策略,不仅增进了学术界对生育力保存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深入探讨,还促进了相关政策、技术和临床实践的融合发展。
发布于:北京市科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